查看原文
其他

你儿时偶像的形象坍塌了吗?

凡不易 少记笔记 2020-01-06

读完仅需 4 分钟

一直有看我文章的朋友会发现,我很喜欢播客,我之前有写过。最近喜欢一档叫做无业游民的播客,主播众多,大多都有在香港读书、工作或者定居的经历,今天,刚听了一期节目——你的偶像坍塌了吗?


一个超级有启发的提问,我决定聊一聊这个话题。我设定一些边界,明晰一下定义,再开始聊下去。偶像,我定义为曾经崇拜或者喜欢过的各类人物。儿时的偶像,我定义为 2009 年之前,也就是我 18 岁之前的偶像。现在,常提「人设」,公众人物的本来形象和展现给公众的形象可能会不一致,我基于自己的观感来做出判断,完全主观的聊聊。


我曾喜欢过、崇拜过很多人,现在要聊的自然不包括已经故去的那部分,那部分已盖棺定论,不再存在形象的变化。要说的第一个,庞中华,不知道现在书店是不是还有他的字帖,我练习过好几年的硬笔书法,临了好些年庞中华的字帖,然后中间至少十年没碰过字帖和书法了,虽然现在的字惨不忍睹,重拾书法这事真是有心无力,前两年偶然翻到一本庞中华的字帖,发觉他的字毫无美感,瞬间挺失望。


接下来是郭敬明,我姐那个时候买了很多他的书,我也都拿来看,《幻城》、《悲伤逆流成河》、《梦里花落知多少》、《夏至未至》等等,就记得里面是头发越长,法力越长,还有一本里面女主角还是女二号被强奸了。在那个时期,没互联网,除了电视、广播,书店里陈列在最显眼的书对我影响很大,那时候基本就只看最显眼处的那些书——最畅销的书。自从《小时代》电影上映后,郭敬明就被当作一个群体的符号和靶子,不断接受各方面的批评和嘲讽,那个所谓青春疼痛文学的群体,我不会觉得自己曾读过那么多这类书而感到羞愧,只是成长了,见过更多好了,现在的刘同、大冰等,写得感觉还不如他,每个时代都有同样的困境,逃不过的。


还有就是任贤齐,我拥有过的第一张磁带,就是他的。我在自己卧室里,播了无数遍那张磁带,也确实在比较长时间里只有那一盘磁带,只能翻来覆去听,《心太软》、《伤心太平洋》等等。 有次机缘巧合,我还见到他本人了,2012 年,在微博上抽到了任贤齐主演的某部忘了名字的电影的点映场票,我去看了,好难看。上一次在影视作品里看到他,应该是《树大招风》了。后来偶尔还是会听到那些歌,就很无感了,他和他的歌都是港台那时候发达唱片工业的产物吧。


冯小刚,以前很少看电影,但少不了每年看他的贺岁片,曾经很喜欢《非诚勿扰》,还有刘德华主演的《童梦奇缘》,那个时候冯导的电影大概是看得最多的了。近几年,不论是他本人或者他的作品,我都越来越不喜欢。


前面聊的都是一些公众人物,再聊聊一些我生命中的过客吧。读书时,我有过无比崇拜、无比敬仰的老师,后来有个别加了微信,看他朋友圈的内容乱七八糟,虽不影响我记忆中的那个形象,但我开始重新审视他了。还有一些长辈。。。。。。


准确的说,这个问题问的应该是你儿时偶像在你心目中的形象坍塌了吗?有些时候,我们曾经崇拜、迷恋过一些人,从始至终就没变过,只是获取信息不全,或者是看到的一些幻象,然后视其为偶像,当信息获取通畅之后,那种感情就消失了,不过,有时候却是,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,他们也在变化,朝着不好的方向变化,退步,让我们心目中的偶像形象瞬间坍塌。


人不可能生来就超神,都是从模仿和学习开始的,少时的自己认为,偶像永远要是高高在上,不可企及,充满神秘感的,这么看来,偶像迟早就是用来「幻灭」的。


我没有过追星的经历,还蛮想有那么一段经历的,但现在越来越难去崇拜或者钦佩一个人,反倒特别容易厌恶一个人,只是不会说出来,太多欺世盗名之辈,蝇营狗苟,在我从事的行业里,尤为明显,其他行业或许闷声赚大钱,也不为人知。越是看得多,我越觉得坚守自我原则的人弥足珍贵,不论是不是公众人物。


在心智尚未成熟的年纪,偶像以及好朋友对自己的影响甚至是高过父母的,他们的一言一行甚至比父母的说教更有说服力。运气好,在这个阶段遇上一个正直的偶像,会是一股前进的动力。在家里几个晚辈面前,我还算能说的上一点话,正因为此,总是特别谨慎,希望能够给他们更多启发,见识更多元化的事物,而不独断给出正确答案。


我现在虽说很难头一热去崇拜一个人,却发现更容易发现他人的优点了,忽视他的缺点,不关心他的争议和瑕疵,看到优秀的人,就张亚东附体,很好,非常好。


回顾阅读

终于活到了清楚要什么的年纪
我差点被收了几百块智商税
别被这个丑哪吒误导了,不看会后悔的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